最早的農業科學著作是《氾勝之書》,約成書于公元前一世紀后期,是西漢晚期氾勝之匯錄的一部農學著作!稘h書·藝文志》載有《氾勝之十八篇》,后世通稱《氾勝之書》。
此書記載和總結黃河流域,特別是關中一帶的農業生產技術,其中較為重要的有區田法、溲種法、耕田法等。原書已佚,有輯佚本,為后人從《齊民要術》、《太平御覽》等書中輯得。
以黃河流域的旱農為對象,記述了這一地區的農業措施與技術。書中對旱農的總原則作了簡潔但又全面的概括,即 “凡耕之本,在于趣時、和土、務糞澤,早鋤早獲”(耕種的基本要點,在于趕上合宜的時令、使土地和解、耕后保持肥力保存水分,及時鋤地,及時收割)。
提出了旱農的一種集約耕種方法——區種法,“區”的意思是向地平面以下洼陷進去?捎脕矸乐顾终舭l及養分的流失。其特點是深耕保墑、集中施用水肥、集約使用土地。此外對田間穗選、單打單收。“溲種法” (用糞汁、骨汁攪拌處理種子) 也有記敘。還提出要按家庭人口來確定大豆種植面積的農業經營上一些內容。